身體不舒服吃藥,許多人只喝一口水就急著把藥吞進去,結果卡在喉嚨,造成吞嚥疼痛,連吞口水,喝流質食物都不舒服。肝膽腸胃科醫師賴佳業表示,服用膠囊型藥物如抗生素、止痛藥等,若水喝太少容易卡在食道,出現胸痛、進食困難等症狀,他提醒服用藥物時應喝足夠水量,避免食道發炎或潰瘍。
▲服用膠囊型藥物如抗生素、止痛藥等,水喝太少容易造成食道潰瘍。
食道炎避免吃太燙、太辣食物
服藥習慣不佳如喝太少水,引起的食道損傷通常是膠囊藥,以抗生素、止痛藥等較常見。賴佳業醫師指出,最近有幾位年輕女性因為吃東西胸口疼痛前來就診,詢問病史發現,患者正在服用抗生素治療青春痘,且平日吃藥只喝一口水,造成食道潰瘍。
根據《健康力新聞網》報導,食道潰瘍是食道黏膜受到破壞所造成,而反覆食道破壞或嚴重食道潰瘍所產生的纖維化,會造成食道狹窄,讓患者出現胸痛、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情況,包括藥物性食道炎或食道潰傷都有上述症狀,胃鏡是主要診斷工具。
怎麼治療藥物性食道炎呢?賴佳業醫師說,要治療因吃藥方式錯誤引起食道炎,可先服用1到2週胃藥(氫離子幫浦阻斷劑,PPI)或黏膜保護劑緩解症狀,飲食上盡量避免太燙、太辣或刺激性食物,且服用藥物時記得多喝水,減少藥物與食道黏膜接觸時間。
除了吞藥一定要配水,食道狹窄患者發生藥物卡住喉嚨,引起食道炎及潰瘍的機會相對提高,須更加小心。另外,民眾應注意服藥時宜坐著或站著;且睡前用藥最好上床前10分鐘吃完,不少人服完藥直接躺床上休息,這個舉動恐增加健康風險,小心藥品可能沾黏在食道黏膜上,導致食道受傷。若有藥錠黏著胸口的感覺,趕緊喝大量水,如果無法把藥沖下,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