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保健產業蓬勃發展,不僅保健品價差大,在政府進行食安抽檢中,更多次揪出違法成份、超量添加物、防腐劑等,或有廣告誇大不實等問題,在虛實通路都層出不窮,反而造成廣大消費者購買時的疑慮。
根據「今周刊」2022年報導『台灣保健品千億市場背後亂象解析』文中提及,多數問題來自於廠商水準良莠不齊!即便衛福部力行監督控管,仍有部份的不肖業者,游走法規灰色地帶或未自主嚴格管理,使劣質商品流通於市,對此,專科醫師林佩瑜指出,面對食安問題消費者若要保障權益,建議購買前應採取「品牌徵信」,避免花錢又損害健康。
購買保健食品之前 建議先做「品牌徵信」
何謂「品牌徵信」?專科醫師林佩瑜表示,品牌並非單指廠商的知名度。品牌的背後更應有為消費者健康把關的社會責任,誠信與多元專業的構成,例如從研發、原料、產製、檢驗、上市到行銷,甚至於物流,每一道環節都必需用最高規格來進行。一般為獲取最高營利,廠商可能用低成本進口原料已是常態,但檢驗的項目與嚴謹度,便是民眾未必能知悉的環節;更是影響食安和末售價的關鍵因素。
林佩瑜醫師更進一步指出,在法令要求下廠商被動地進行單次抽驗,和自主逐批檢驗的實質意義天差地遠!因為每次抽驗對製造商和品牌均是如臨大敵的重點業務,普通廠商只求能符合最低標準即可出貨,但真正敢做到成品逐批檢驗的品牌極少;願意主動在官網公開檢驗結果的品牌更是微乎其微。既然全家大小都長期食用,食安更是不容妥協,所以將自身在選購前做品牌徵信方法,歸納出以下指標:
醫師教你檢驗報告這樣看!
1.檢驗報告是否公開:願意公開檢驗報告,意味著品牌實質上已針對產品做過檢驗並如實呈現檢驗結果,且檢驗報告大多會佈告於實體門市或是官方網站,部分負責任的品牌更會將檢驗報告網址以Qrcord的方式印製於外盒供消費者即時檢視。另外,也要留意檢驗報告是否有更新,每份報告都會標示送驗日期,如果放的報告日期是很久遠的,代表可能過去某一批生產有檢驗,但是後續的不一定有檢驗。
2.是否有逐批檢驗:逐批檢驗亦即每一批次生產都送驗,這作法是將把關放在前頭,確認每一批驗完沒問題才進入市面銷售,仿間常見業者僅針對首批生產送檢就宣稱產品都沒有問題,但實際上每一批次的原料產製過程以及製造流程都可能汙染,前一批次檢驗通過不代表後一批次就一定無虞,逐批檢驗是對購買不同批次的消費者最大的食安保障,目前台灣僅有少數品牌可以做到逐批檢驗,甚至有品牌一個產品一年可以做到超過10次以上的逐批檢驗,所付出的成本相對同業高出許多,但對消費者來說,是比較安心的作法。
3.檢驗項目是否完整:保健食品常見的檢驗項目包含塑化劑、微生物、重金屬、農藥、三聚氰胺等,其中塑化劑、微生物是多數產品都需要檢驗的項目,如果產品中含有植物成分,則需要檢驗重金屬跟農藥,若產品含有奶粉成分則最好要檢驗三聚氰胺;有些廠商只檢驗其中一項就大肆宣傳有做檢驗,但多數的消費者並不會辨別。所以要檢驗到「對的項目」,對消費者才是有保障的。
4.檢驗報告內容與文字是否清楚:報告內容與文字應該清楚可閱讀辨識,勿輕信單張標示合格字樣,或是解析度模糊、尺寸過小的圖片。
5.正確解讀測試結果:報告最理想的狀態是「未檢出」的字樣,但法規也會有一定的容許值,例如法規對某重金屬的限量是0.05ppm(mg/kg),如果檢出值是0.04ppm(mg/kg),還是符合標準,不用擔心。
6.是否有公正第三方查廠:委託具公信力的第三方廠查,是優化食安把關的重要流程,生產工廠也要具備 HACCP 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和 ISO22000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,若為 GMP廠商則規格更高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林佩瑜醫師也提醒,一分錢、一分貨!保健品的作用在於保健身體,而非造成負擔,無論是低成本原料、違法添加物或添加物、生菌超標或是西藥成份、農藥重金屬等,都必需是陰性或未檢出,依不同原料來源有對應的檢驗項目,並留意是否明確來自於公正第三方專業權威的檢驗單位、批次日期是否符合,以及產品外包裝有QRcode可供溯源,前述都是購買不踩雷的判斷依據。以健康力品牌為例,從原料製程、自主尋求各方專家查廠、公正第三方檢驗並完整公開歷年報告,完全符合專業人士的首選,更應成為保健產業的標竿;提升保健品的水準,才是真正為消費者著想的良心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