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吃的保健食品敢公布「逐批檢驗」報告嗎?醫自曝5神招…這樣挑就對了

2023.1.32023.1.3 健康力新聞網健康力新聞網 你吃的保健食品敢公布「逐批檢驗」報告嗎?醫自曝5神招…這樣挑就對了你吃的保健食品敢公布「逐批檢驗」報告嗎?醫自曝5神招…這樣挑就對了

疫情讓國人越來越重視健康,紛紛補充各式保健營養品。耳鼻喉科醫師林岱樓指出,現代大多人的飲食,都存在熱量過剩、營養不均衡的狀況。林岱樓醫師建議選擇保健食品5大法則,首先確認自身所需求的「成分」,再審核廠商提出原料的「逐批檢驗」報告(廠商的內部檢驗),最好還能有第三方的檢驗機構認證(外部檢驗),這樣才能安心有保障。

▲耳鼻喉科醫師林岱樓。

林岱樓醫師表示,現代人常熬夜晚睡、缺乏運動、工作繁忙,並且長期外食的生活習慣,的確會造成身體一些營養缺乏或不適症狀。如此,服用適當的保健食品來彌補不足,的確可以避免長期缺乏而造成的失衡現象,有助於維持健康。但若吃到不適合或是劣質的產品,不僅沒有幫助,更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傷害。

林岱樓甚至點出,雖然醫師是一個守護健康的職業,但大多數醫師對自己的身體其實都不是很寬容和友善。畢竟工時長,而有的醫師甚至需要值班或輪班時,難免在休息之餘,會逃避規律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,尤其會攝取高油和高熱量的食物來為大腦帶來欣悅感。因此,林岱樓開始接觸一些健康食品,但他也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感覺怯步,光是最流行的益生菌和B群就已經多到無法選擇。以挑選益生菌為例,林岱樓醫師先閱讀科學期刊,確認自己需要的菌種,再從市場上挑選商品來做比較。

以林岱樓醫師而言,他有一套自行「審核機制」,大致上會先確認產品有自身需求的成分,並確認廠商有提出原料的逐批檢驗報告(廠商的內部檢驗),最好還能有第三方的檢驗機構認證(外部檢驗)。檢驗報告大概會著重在檢驗項目有無包含常見的「塑化劑、微生物、重金屬、農藥、三聚氰胺」等,其中塑化劑跟微生物是多數產品都需要檢驗的項目。如果有超標當然不能使用;尤其完整且清楚的檢驗報告是很重要的!林岱樓醫師也提醒消費者,要注意檢驗報告是否有定期更新,還是只有一直停留在某個時間點上。畢竟保健食品都需要吃一段時間的,這種小細節還是要注意。

另一方面,林岱樓醫師提醒,消費者要注意產品是屬於健康食品還是一般保健食品?「保健食品」及「健康食品」這兩個詞常常被混淆使用,但是在專業上,這兩個詞是代表截然不同的意義。

保健食品:舉凡具特定成分,能發揮保健功效的食品,例如常見的優酪乳、益生菌、維他命、葉黃素、能量飲品都可以叫做保健食品,但並不能隨便自稱為健康食品。

健康食品: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定義,「健康食品」係為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「保健功效」,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,非屬治療、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。在台灣通過健康食品認證會給予一個小綠人標章,業者可以在產品外包裝上標示這個小綠人標章,上面有通過的字號「衛署健食字第XXXXXX號」或「衛署健食規字第XXXXXX號」,如下圖。

▲小綠人標章。

簡單來說,健康食品是經過衛生署驗證具有特定功效的成品,相對於一般保健食品多了一層驗證。可以讓大家在挑選時作為一個比較和參考。

最後還是幫大家總結一下,挑選及購買健康保健食品的幾個要點:

一、評估自身的需求及所需的保健食品種類

二、安全,具有完整產品檢驗報告及第三方機構認證

三、明確的保健食品產品標示及產地來源

四、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劑量

五、保健食品之完整保存與包裝

六、最好可以是誠實有信譽的品牌

對此,保健食品業者《健康力》也表示,消費者對健康食品一定有高標準期待,因此公司以「食品安全」為核心出發點,全產品通過各項檢驗,製造過程都有檢驗法規專家與醫師共同監督與查廠,並舉辦公開透明的商品評選會議,成立公正第三方產品把關小組,從產品研發、原料、成分、配方、製程管理、到出廠配送,都嚴格把關,並逐批檢驗,即使成本昂貴,為了保障消費者健康與安心,早已行之多年,給消費者最高規格保障。

▼▲健康力秉持產品逐批檢驗精神,獲得超過五百位醫師推薦。

《健康力》全產品檢驗報告: https://dradvice.cc/NdBTS